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7章 悄悄转变

新的一周,日子却没有大的变化,起码对于润生来说是这样的。他总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。对很多的事情,视而不见。

比如班里的那些农村来的学生,在经过两周的熟悉之后开始适应了原西县最高学府的生活。开始变得没有刚来的时候那么拘谨,读报的时候已经敢于举手,申请领读。

讨论的时候,也敢于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。甚至对于报纸中关于农村方面的内容也敢于高谈阔论,俨然一副专家的样子。

是的,对于农村,他们比城里的孩子,谈到农村的内容就是他们所擅长的,是他们的主场。所以他们也就不需要自卑。

城乡二元结构,让城市和农村之间像隔着一层天堑。

上山下乡运动,给天堑之间搭了一道梯子,无形中弥合着这道天堑。

大庆是工业的典型,大寨就是农村的骄傲,目前的时代,农民还是叫伯伯的,而不是后世的农民工。所以大家基本还是平等的。

青年的适应能力总是最强。就比如农村来的这帮学生。

青年也是敏感的和爱好炫耀的。

就比如每天政策学习会上,例行点名。一般是班长顾养民,就会拿着班里的花名册,点到谁的名字,谁就要答到,以示对于政治的尊重。

顾养民是个优雅的人,总是显得文质彬彬,有一种农村里出来的学生,或者甚至连城市里的学生都不具备的气质。怎么形容呢,或许是一种贵族气质吧。虽然带着黑框眼镜,穿着中山装,却给人一种浊世翩翩公子的感觉。

而且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一种骄傲。就比如他点名的时候,总会点一个或者两个名字,等听到回应后,会不自觉的换一下手拿花名册,不经意的瞬间,手腕上的“上海牌”手表就会露出来一下,显得很亮眼。

班上有的学生会的显得很羡慕。

有的学生则会显得嫉妒,不以为然,甚至于小小怨恨。

比如今天点到孙少平的名字,点了两次,少平都故意没有回答,但却是死死盯着顾养民,那样子,仿佛在说挑衅“我就是不回答。”而后轮到他的同桌王小乐,也是同样的情况,而且同桌两人还对视一笑。有一种报复的快感。

过度的贫困让他们变得自卑,而为了掩饰这种自卑,通常又表现的过于自尊。哎,少年啊!

顾养民无疑也看到了,脸变得通红,但良好的家庭教育,让他有了更好的涵养,忍了一下,又继续往下点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